一些瞎想,随手记下来
迷思1:将来会出现一个科幻小说里面的超级智能体吗?
目前看来是不会的,目前的大模型本质上还是一个token预测器,虽然我们对于这种预测的神奇效果止不住的惊叹,但是看起来顺着这条道路下去,AI并不会产生自我意识。所以未来可能会出现知识极其广博的AI智能体,但是它不会拥有自主意识;没有自主意识,就意味着无法产生自主的创造性能力,所以目前来看我们离科幻小说的世界还比较远。
迷思2: 仅仅靠预测算法和大量的数据投喂,大模型就有如此的威力,未来它的能力能无限提升吗?
目前最大的模型大概已经向10万亿参数迈进,换算一下大概是100TB级别的数据输入,看起来这个量级已经很大了;很多大模型公司训练数据,已经把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公开非公开的数据都搜罗一遍了;但是目前来看这个数据量还远远没有到达上限;
我们可以类比一下,一个婴儿,只统计他的视觉输入:一条视神经的信息传输数据大概是 1M token/s,他每天有8个小时的不断接受数据的过程,那么10年时间: 1M X 2 X 3600 * 8 * 365 * 10 = 210TB,也就是说,一个人十年的时间,仅仅是视觉上的数据输入,就能超越目前最大的模型参数总量;所以大模型继续靠数据投喂,提升能力还是有很大空间的;
可能会有一天,会有一个边际效应,再投喂大模型更多数据,获取的能力提升微乎其微,那个时候就应该探索新路了,但是看起来那一天还挺远;
迷思3: AI智能体会替代所有的人类工作吗?
目前来看,涉及到脑力劳动的所有工作,都有被替代的风险,除非你是那种有极高创造力的人才,可我们都知道,我们普通人,其实很多工作都是按部就班,没有啥创造力的。或者说,我们自以为有创造力,其实也跟AI的鹦鹉学舌没多大区别,可能还学的不如AI;有一个投票:未来哪些职业会被AI取代-总统、老师、医生、企业高管、水管工人;大家普遍认为:总统和企业高管未来没什么用的,水管工人可不能缺;医生和老师,要看其掌握的技能硬不硬;
什么样的工作难替代呢?
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,从目前AI诞生所投喂的数据来分析。目前AI训练的数据主要是文字、音频、视频,所以AI的能力局限于听说读写看
;最适合现实世界的,能大规模应用的,就是自动驾驶;而哪些能力是目前的AI不能获取的呢?
答案就是触觉、嗅觉、味觉;我们人类,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个能符号化表示触觉、味觉、嗅觉的解决方案,穷尽人类的语言,也无法描述撸一只猫猫的手感;所以未来最不可能替代的,是需要实际接触现实世界、依赖于触嗅味觉
经验的工作,比如品酒师.职业运动员,舞蹈家,外科手术医生,园艺师,可能还有..老中医…但是这类工作实在太小众、太少了…我们真的要有危机感啊;
迷思4: 未来AI可能的下一个突变在哪里?
我想到的有两个吧:
-
一个还是效率的提升;我们人脑的功率可能巅峰也就20w,而一个AI训练所耗费的能源,还是太高了,所以以后AI训练,应该还能有新的算法指数级的降低能源消耗
-
就是AI自我训练,这个看起来技术路线是能做到的,就是AI以后能自己训练、自己对齐、自己调优,能不断自发展的AI大模型,应该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。